原标题:

“高分店”一坑再坑:留给点评类网站的时间不多了

然玉

“又踩雷了!”提起最近打卡的网红西餐厅,合肥市民谢宇摇摇头。春节期间跟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,他特意在点评类平台上选了一家高分店,“没想到菜不好吃,环境还那么嘈杂,和平台上的评价相差甚远。让我好没面子。”近年来,有关部门多次开展打击刷单炒信、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,一些点评类平台也出手整治刷分控评等流量造假问题,每次处理的账号都数以万计,但刷分控评等乱象依然难以根除。(2月8日北京青年报)

刷分控评,虚假评价充斥跟帖区,正在恶化的“点评生态”,释放出反噬的能量。于商家而言,“不刷你就输了”;对顾客来说,“信了你就上当了”。由此,餐饮消费的买卖双方,似乎都成了“刷分控评”“刷单炒信”的受害者。当网络口碑营销在相当程度上沦为流量造假,这无疑意味着一套信用架构即将坍塌。一旦失去了信任,坏了名声,那么,点评类网站的存在逻辑,恐怕会被动摇。

点评类网站的基石,就是消费者“真实意见”自发分享所形成的“参照价值”。但从实践反馈来看,这条赛道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行得通。首先,愿意“共享消费体验”的用户未必有那么多,很多人在网络场域内,都属于是“静默”“少言”“潜水”的。由之顺势引出第二个问题,那就是大量能说会道、别有所图、组织化的“职业玩家”充斥其间辗转腾挪,从源头污染了这一领域的信息质素。

随着所谓的“宝藏店铺”“网红餐馆”一次次被证伪、被打脸,随着消费者一次次被“虚假点评”带到坑里。各类点评类网站的信誉,正在坠落。消费者对于点评类网站的观感,也在发生微妙变化。从原先的“无脑轻信”,到“将信将疑”,乃至到最后“下意识抵触”,并非不可能发生。刷分控评、刷单炒信泛滥成灾,与其说是把消费者一骗再骗,不如说是有关平台在自断生路。

消费者是有记忆的,一次次吃亏上当的“记忆”,难免会转化为一种神经反射式的自我保护机制。事已至此,留给点评类网站的时间真的不多了。若继续无节操弄虚作假赚快钱,那么离被用户抛弃恐怕亦不远矣。

推荐内容